隨著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越來越深,希望國家出手拯救汽車業的呼聲越來越大。有關部門和協會已經相繼提出了減免汽車購置稅、改住房公積金為住房汽車公積金、降低車貸利率等一系列措施,這些措施對提升車市的信心和人氣,起到很大的作用,但在我看來,拯救汽車業,措施還可以更加深入和有力,比如改善用車環境。
汽車消費分為兩大塊:購車和用車,前者鼓勵消費者買車,表現形式和成績比較直觀,所以也為專家和有關部門所關注和推動,目前大多數拯救車市的方案和措施,也都是鼓勵消費者松開口袋去買車。相比之下,用車因為涉及到的工作比較零碎和龐大,提升車市的成績也不如購車那么直觀,因此受到的關注并不高。但我認為,要鼓勵消費者敢于買車,離不開用車環境的改善;更廣泛更有力地拉升車市,更離不開改善用車環境。換言之,在當前的市道下,改善用車環境比出臺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車,更加重要。
為什么這么說?我們可以試著去問一下身邊的朋友,不買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,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因為買不起車,而是因為用不起車。兩三萬元的轎車已經不在少數,相當一款高檔手機或液晶電視的價格,說買不起車實在說不過去,但實際的情況卻仍然是少有人買,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?一是因為養車的費用太貴,二是因為買了車但用起來不方便,這兩者實際上都是指向一個問題:目前的用車環境不太好。所以說,改善用車環境,可以起到真正的拯救車市的目的。
改善用車環境,具體說來,一是解決大城市的停車難問題,因為規劃滯后的原因,大城市的住宅小區車位和住房的比例已經嚴重滯后,這也直接導致了小區的停車難、停車貴問題,車主可以花10萬元去買一輛車,但卻可能得花30萬元去買一個車位,這種畸形的消費不得到解決,不管政府部門和汽車企業把購車的門檻降到多低,整個市場都不會得到明顯的改善;二,解決城市的交通擁堵。這是交通管理部門最頭疼的問題,但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,比如嚴格控制公車私用、仿效國外對空載車(只有司機一個人的車)限行以及國內某些城市已經在實施的在某些重點區域限行等等。解決這個問題,與其說需要的是城市管理者的大智慧,還不如說是需要他們的大勇氣。
我們常說我們正在或已經進入了汽車時代,汽車時代要拯救車市,其實很簡單,一是把車的工作做好,推出一些價廉物美的精品好車,二就是把車主的工作做好,讓他們用得放心、實在。